为建设美丽浙江,践行“千万工程”,传播廉洁文化,我校实践团深入乡村基层,开展了访谈、调研、宣讲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,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。
一、循迹“两山”理念,共创美丽浙江
为响应“美丽中国·青春行动”专项活动,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“循迹‘两山’理念,共创美丽浙江”实践团囊括5个专业17名师生,围绕生态保护科考研究、绿色产业前沿探索、美丽浙江普及宣讲三个主题,深入湖州市安吉县进行实践调研。队员们发挥专业特长,为南北庄民宿共富村未来发展、建筑改造献计献策,为康山村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开展创意美术绘画和红色模型课,为黄杜村茶场设计直播带货新模式。实践团收获颇丰,与当地领导、村民进行座谈采访百余场,成立宣讲团通过问卷、宣讲会等形式宣传美丽浙江,与递铺街道达成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协议,这标志着校地合作的正式启动。队员们总结了切实可行的调研报告,深刻体会到“两山”理念的深远意义。



二、寻找本草痕迹,传承乡村文化
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7月5日至7月6日,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、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“浙理蒲公英”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州市安吉县洪家村,展开下乡调研。实践团成员对村书记进行了访谈,得知该基地已完成300亩白芨草药的种植,并且该基地将在保护当地竹林生态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。7月6日清晨,实践团成员们在基地总负责人带领参观了白芨的林下种植地,了解白芨的具体形态。在参观过后实践团成员们着手开始设计符合当地特色的IP形象,以基地所种植的草药白芨为灵感将其设计成两个拟人化的卡通形象。



三、探寻美丽乡村,“青马”助力振兴
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“正是江南好风景”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浙江桐庐“江南五村”古村落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实地走访了荻浦村、徐畈村、深澳村、环溪村、青源村五个村落,通过考察学习,归纳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,总结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启示。实践团溯源乡村文化,策划《正是江南好风景》“浙里”乡村推介宣讲,做古村落的声音的倾听者与传播者。在茶农家里,在茶园山林,团队为茶农设计特色IP,见证茶旅融合书写的致富篇章,助力农产品实现增值赋能。经过实践,团队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五个村落的调研报告,前往基层进行汇报交流,为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青年建议,受到了村委会的肯定与采纳。“千万工程”赋能蝶变,乡村振兴青马“桐”行。在“千万工程”实施的崭新起点,作为青年学子,实践团将继续投身美丽乡村,乡精彩的见证者、乡村创富的助力者、乡村故事的传播者。



四、探索校史事迹,挖掘廉洁基因
为深化校园廉洁文化建设,挖掘校史中蕴含的廉洁基因,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、创业学院“校史中的廉洁故事”社会实践队致力于探寻校史人物的廉洁事迹、廉洁典范及感人故事,将校史宣传教育和廉洁教育融合,引导同学们树立廉洁观念,激活并传承校史中蕴含的“廉”文化基因,积极传播清廉文化的正能量。实践队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,线上观看相关纪录片、深入查阅文献资料、新闻报道,线下走访博物馆、校史馆及人物纪念馆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了解这些人物的生平轨迹,突出挖掘他们的廉洁元素,最终寻访创作了关于陈石民、陈之佛、吴先清、沈西苓等杰出校友的廉洁故事4篇,后续将在此基础上创作微短剧,以期为校院两级开展入心入脑的廉洁教育提供生动素材。


